
2025年2月17日,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筹部署,35岁的黄博肩负起蒋庄村第一书记的重任。这个位于鹿邑、郸城、淮阳三县交界的村庄,从此成为他扎根的沃土。从料峭初春到七月蝉鸣,黄博早已将蒋庄村视为自己的家,他以务实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,倾注在这片土地上,为村庄的振兴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深知,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盘活乡村的关键——这不仅提升了蒋庄村的办事效率,更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变化:党员带头干的劲头足了,村里的路好走了,办事便捷了,邻里纠纷也少了。
强基固本筑堡垒,党建引领焕新颜

“给钱给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!”初到蒋庄,黄博便敏锐洞察到村党组织的“短板”:凝聚力有待加强,“三会一课”制度落实不够严格,党员参会积极性不高。
找准症结后,他精准施策:深化制度建设,通过专题培训、经验交流,提升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识和参与自觉;优化服务机制,推行“干部包片、党员联户”的网格化管理,让党员活跃在服务群众一线;升级阵地功能,规范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设施与环境。
“以前村室晚上黑灯瞎火,现在党徽亮堂堂的,老远就能看见,晚上来这儿乘凉、拉家常,心里特舒坦!”党员李大姐每晚路过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如今的蒋庄村,党支部凝聚力显著增强,党员责任区覆盖全村,“党员带头干、群众跟着上”的共建共享新格局,正推动村庄面貌日新月异。
脚步丈量村情,实干摸清家底暖民心

报到不足一周,黄博的足迹已踏遍蒋庄村的田埂巷陌。他沉下心研究村情,迅速褪去“省城来的娃”的标签。
他与村“两委”干部围坐长谈,将基础设施滞后、产业发展薄弱等制约村庄发展的难题,逐一详细记录在册;他踩着雪后泥泞,深入脱贫户和防贫监测户家中,逐项核对帮扶台账,精准算清保障账。走访中,得知30岁的村民李坤罹患胃恶性肿瘤,为后续治疗费用忧心忡忡,黄博立即赶往李家。面对李坤蜡黄的面容、家属无助的哽咽,了解到化疗费用无着的困境,他当场在本子上记下“医保报销对接”“临时救助申请”,紧紧握住李坤的手承诺:“你只管安心治病,该跑的手续我来办,村里绝不会不管!”如今,李坤治疗顺利推进,每次化疗归来,都会托家人转告黄博:“让书记放心,我一定好好治,好了也要为村里出力!”
即便是坑塘边的杂草、垃圾桶站的污渍这些“不起眼”的角落,黄博也亲力亲为。他顶着寒风,挥舞铁锹带头清理,冻得通红的脸上渗出汗珠,村民们深受触动,纷纷拿起工具加入。“黄书记可不是来‘镀金’的,倒像咱村土生土长的娃,实在!”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,村民蒋大叔由衷赞叹。

入户走访时,黄博发现许多老人未曾拍过一张像样的全家福,老人对着泛黄旧照的叹息触动了他:“活了大半辈子,全家凑齐照相的机会都少有。”他立即着手圆老人们的心愿,很快联络黄河科技学院志愿者团队,将“临时照相馆”搬进村党群服务中心。“咔嚓”声中,皱纹里的幸福、鬓角的白发、孩童的欢笑被定格为一张张温馨影像。当装裱好的全家福送到88岁郎大爷手中,他久久摩挲照片:“这真是咱家最金贵的宝贝,黄书记办的这事儿,比送啥都暖心!”
就这样,黄博用一双“铁脚板”走遍全村,笔记本密密麻麻记下“郎大爷低保复审”“主干道6年未修”“机井损坏”等桩桩件件诉求,真正摸清了蒋庄村的“家底”,心中绘就了一本详实的“明白账”——哪些痛点亟待破解,哪些潜力点值得深挖。
产业赋能乡村,激活共富新动能

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窘境,黄博憋足了劲:“必须让这片土地长出‘金子’,让乡亲们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!”他揣着笔记本深入生产一线:在养鸡场,蹲在鸡舍旁与场主细算饲料成本、销路难题;在球类加工厂,盯着生产线上的橡胶球,与老板探讨订单情况和材质升级空间;在麦茬地里,露水未干就拉着种粮大户商议:“光种小麦玉米效益有限,试试麦套辣椒?我帮你找销路。”
摸清产业发展堵点后,黄博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,带领村干部创办“蒋好发生”微信公众号,亲自扛起三脚架拍摄短视频。在“黄博在村里”账号中,养鸡场活跃的鸡群、加工厂新下线的足球、枝头饱满的红辣椒轮番亮相。他更谋划整合资源,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造“蒋庄好物”品牌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让村里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。
未来,蒋庄村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攥紧党建“主心骨”,深耕基层治理,淬炼服务群众真本领。“如同给庄稼浇水施肥,只有深耕细作,乡村振兴的根基才能扎牢。”黄博坚信。如今的蒋庄村,在党建引领、产业带动与民心凝聚的共同作用下,正朝着“产业兴、环境美、民心暖”的目标稳步迈进,如同村中日益繁茂的大树,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。
责任编辑:王一鸣